电子商务2018级毕业实习报告

标题: 4 实习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陈燕   时间: 2025-08-22 13:40:35

一、日期-工作日期
8.15-8.17
二、单位-工作单位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张氏牛肉粉馆
三、岗位-工作岗位
粉馆服务员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1.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在高强度工作中保持耐心与职业素养。
2.深化对餐饮行业底层逻辑的理解(如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
3.培养领导力,尝试带领新员工完成基础培训工作。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1.优化高峰期服务流程,探索使用数字化工具(如扫码点单)提升效率。
2.深入掌握牛肉粉制作流程,协助厨房完成食材预处理工作。
3.建立顾客反馈机制,通过记录常见问题改进服务质量。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1.引入扫码点单系统后,高峰期顾客等待时间缩短30%,订单错误率下降50%。
2.协助厨房完成牛杂分拣、汤底熬制辅助工作,减少食材浪费约15%。
3.建立每日顾客意见本,累计收集并解决6类高频问题(如辣度调整、出餐速度)。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1.数字化工具使用初期存在顾客操作不熟练问题,部分老人仍依赖人工点单。
2.厨房协助经验不足,导致汤底火候控制不稳定,出现2次口感偏差。
3.顾客反馈分类不够系统,部分问题重复出现(如餐具清洁度)。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1.技术适应性不足:未针对老年顾客设计人工辅助流程,导致扫码点单体验割裂。
2.跨部门协作断层:服务员与厨房沟通仅依赖口头指令,缺乏标准化记录模板。
3.反馈处理低效:意见本未分类整理,管理层未能及时介入解决核心问题。
4.个人技能短板:对牛肉粉制作工艺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精准判断火候与调味。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1.表层原因:未预判技术普及难度,培训重点偏向设备操作而非用户体验适配。
2.中层原因:管理层未建立“服务-厨房”联动机制,信息传递依赖记忆而非文档。
3.深层原因:传统餐饮业对流程标准化重视不足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1.分层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顾客设计“人工+自助”混合点单方案。2.制定厨房服务SOP:用表格记录汤底温度、调味用量等关键参数。3.引入数据工具:用Excel分类统计顾客反馈,标记高频问题优先级。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第一周提出的“优化分工”已初步见效,但“数字化工具推广”和“厨房协作”仍需强化。需将问题解决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个人抗压能力有所提升,但成长方向需更聚焦。需将“感性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行动框架”。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1.“扫码点单的智慧”:一位老奶奶用孙子教的方法成功扫码点单,完成后骄傲地对我说:“你们年轻人真聪明1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普及需要耐心与信任。
2.“汤底的秘密”:偷偷向厨师请教后得知,汤底需熬制8小时且中途不能搅拌。当我第3次尝试记录火候时,终于熬出“琥珀色”标准汤底,师傅夸我“有天赋”。
3.“成本博弈”现场:发现每日浪费的牛杂可回收制作员工餐,但被老板以“卫生风险”拒绝。这让我思考:餐饮业的“节约”与“风险”如何平衡?
4.“新员工培训乌龙”:教新同事应对顾客投诉时,他紧张地把“抱歉”说成“抱紧”,全店爆笑。后来我们约定用“角色扮演”练习,他的进步比预想快得多。
十三、感悟
1.工具是手段,人性才是核心:再先进的系统也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
2.成长需要“破界”:跳出服务员视角,才能看到餐饮业的全局挑战。
3.细节决定成败:一碗牛肉粉的温度、辣度甚至汤勺摆放,都是服务态度的体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