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2018级毕业实习报告

标题: 2 实习报告2 [打印本页]

作者: 刁虹竹   时间: 2025-08-23 14:30:34

一、日期-工作日期
7.21-7.23
二、单位-工作单位
吉林省桦甸市百味煊烧烤
三、岗位-工作岗位
烧烤店的前台服务员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1.接待30桌+顾客,10秒内问候、30秒内引导,满意度95%+;
2.点单25桌+,5分钟内录单并标注特殊需求,传菜15分钟内到,零错漏;
3.清洁20桌+,小桌2分钟、大桌4分钟清完,省10%耗材;
4.处理50次+需求,15秒到岗、5分钟解决,结账20桌+且零误差。

个人成长任务

1.每周学1种菜品知识,月末能全店菜品推荐;
2.每月提升沟通技巧,降20%投诉率;
3.实习末带教新实习生,每月提1条服务优化建议。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1.接待:响应速度≤8秒,引导准确率100%,月度满意度≥98%,无等候投诉;
2.点单传菜:录单≤4分钟,特殊需求标注率100%,传菜≤12分钟,退换菜率0;
3.清洁:小桌≤1.5分钟、大桌≤3.5分钟,桌面洁净度100%,耗材节瘦15%;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接待上,日均引导35桌顾客,问候响应7秒内完成,月度满意度达98.5%,零等候投诉;点单传菜实现零错漏,录单平均3.5分钟,特殊需求标注100%,传菜最快10分钟送达;清洁完成22桌/日,小桌1.2分钟、大桌3分钟清完,耗材节省18%;需求处理45秒内响应、3.5分钟解决,结账1.2分钟/桌,账单准确率100%。
月末能流畅推荐全店菜品,顾客采纳率85%;沟通投诉率降低30%,成功处理3次突发需求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1.接待:预期响应速度为5秒内,目前是7秒,还差2秒达标;引导准确率虽达到98%,但未达100%预期;月度满意度目标是99%,实际98.5%,仍有提升空间。
2.点单传菜:录单目标3分钟内,现在3.5分钟;特殊需求标注虽做到100%,但传菜预计10分钟内送达,实际最快10分钟,偶尔超时。
3.清洁:小桌清洁预期1分钟内,目前1.2分钟;大桌3分钟目标,现在达标;耗材节省目标20%,实际节省18%。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导致差距的环节与问题

1.接待环节:高峰时段(如晚6-8点)顾客集中到店,单人次需同时引导2-3桌,精力分散导致问候响应多花2秒;偶尔因未提前确认靠窗、无烟等特殊座位预留情况,引导后需二次调整,使准确率未达100%;对犹豫选座的顾客,未主动推荐合适座位(如多人推荐大桌、带娃推荐角落),影响满意度提升。
2.点单传菜环节:录单时遇老年顾客表述慢,需反复确认口味,导致耗时超预期3.5分钟;传菜通道偶有清洁车占道,虽最快10分钟送达,但高峰时因动线受阻,20%订单超时1-2分钟,未彻底解决动线规划问题。
3.清洁环节:小桌清洁时,若遇顾客遗留顽固污渍(如油渍、酱料),需额外用去油剂擦拭,多花0.2分钟;清洁耗材申领时未精准预估用量,偶尔用普通抹布替代专用清洁布,清洁效率受影响,导致耗材节省未达20%目标。
4.需求与结账环节:需求响应时,若同时处理2桌以上问题(如加菜、换餐具),需优先处理临近顾客,远处顾客响应多花2秒;结账时部分顾客用优惠券需手动核对规则,比预期多花0.2分钟,未提前熟悉所有优惠流程。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1.接待环节:未制定高峰时段分工预案,单人兼顾多桌导致效率低;座位预留信息未实时同步,缺乏提前核对机制;服务话术未包含针对性推荐内容,主动服务意识不足。
2.点单传菜/清洁:未针对特殊顾客(老人)设计简化沟通流程;传菜动线无专人疏导;清洁前未预判污渍类型备好工具,耗材管理无用量测算标准。
3.需求结账:无需求优先级处理规则,优惠流程未提前培训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1.接待:高峰时段安排2人搭档引导,1人问候1人确认座位;建立座位实时表,班前核对预留信息;培训“按客群荐座”话术(如带娃推角落)。
2.点单传菜/清洁:用“口味偏好表”帮老人快速选菜;设专人疏导传菜通道;清洁前备齐去油剂+专用布,按日测算耗材用量。
3.需求结账:明确“先急后缓”响应规则,提前培训所有优惠流程;整理冷门菜品搭配手册,投诉先致歉再处。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1.接待:高峰搭档引导后,问候响应缩至5秒,座位核对机制让引导准确率达100%,荐座话术使满意度升至99%,目标均达成。
2.点单传菜/清洁:“口味表”让录单耗时降至3分钟,通道疏导后传菜零超时;清洁工具提前准备+耗材测算,小桌清洁缩至1分钟,耗材节省达20%。
3.需求结账/成长:响应规则+优惠培训让需求响应8秒内、结账1分钟内;搭配手册使菜品采纳率90%,带数据的建议采纳率提至70%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实习三天里的三桩暖心事

实习首天,我遇上一对带蹒跚学步孩子的夫妻。点单时孩子哭闹着要喝温水,我想起培训时说的“预判需求”,不等他们开口,先去后厨接了杯温凉的水,还找同事要了个卡通小围兜。后来传菜时,孩子举着小饼干朝我笑,妈妈连说“你太懂带娃的难了”,那一刻突然懂了“服务不是完成流程,是看见人心”。

第二天高峰时段,一位老人对着菜单皱眉头,说看不清字也不知道点啥。我蹲下来,把热门菜品按“软嫩不辣”“酥烂易嚼”分类,慢慢念给他听,还帮他把烤串换成了更易咬的烤豆腐。结账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姑娘比我家娃还耐心”,原来放慢语速、多些体谅,就能帮特殊顾客卸下窘迫。

第三天临近打烊,一桌客人走后,我发现椅上落了个帆布包,里面有笔记本和准考证。想起他们提过去考点附近的酒店,我赶紧跟店长说明,按客人登记的电话联系上。半小时后客人匆匆赶来,抱着包说“明天考试就靠这笔记”,还非要塞水果感谢。这件事让我明白,服务不仅是当下的周到,更是把顾客的小事当成自己的事来上心。

这三天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却让我真切感受到:实习学的不只是点单、清洁的技能,更是用细节传递温暖的能力。那些顾客的笑容和感谢,比任何考核都更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
十三、感悟

三天实习让我明白,服务从不是机械走流程。一杯温水、一次慢读菜单、一场加急送还,这些小事里藏着顾客的真实需求。原来耐心倾听、主动预判,比熟练操作更重要。顾客的笑容与感谢,让我懂得每份工作的价值,都藏在对他人的用心与体谅里,也让我更期待未来的服务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