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期-工作日期 |
---|
8.7、8.8、8.11 |
二、单位-工作单位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中国建设银行中原街支行 |
三、岗位-工作岗位 |
大堂经理助理 |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
1.配合完成临时任务:协助大堂经理完成客户意见收集、宣传资料发放、特殊客户(如老年人、残疾人)帮扶等临时工作,确保大堂服务顺畅。 |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
1.设备检查频率:每小时检查一次自助设备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后5分钟内反馈给维修人员,并做好记录,设备故障导致客户无法使用的时长不超过30分钟。 |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
沟通与问题应对:能准确捕捉客户需求(如“您是想查询余额还是办理汇款?”),对简单疑问(如“ATM机吞卡怎么办”)可独立解答;通过观察大堂经理,初步掌握“先倾听安抚,再分步解决”的复杂问题处理思路(如客户对手续费有异议时,先共情“我理解您觉得费用突然,咱们一起看看明细”,再解释收费标准)。 |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
1.礼仪细节待优化:忙碌时易忽略细节(如客户站立等待较久时,未及时说“抱歉让您久等了”),肢体语言偶尔不够自然(如指引方向时手势过急)。 |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
1.礼仪细节执行不连贯对礼仪规范的"场景化应用"理解不深,仅机械记忆标准动作,未形成条件反射;注意力易集中在"完成业务"而非"客户体验"。 |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
目标感的“模糊化”限制突破动力现有成果集中在“完成基础工作”,未设定更高阶的目标(如“本周独立解答1个外汇业务咨询”“本月成功安抚2位情绪客户”),导致遇到超出舒适区的问题时,容易选择“求助同事”而非“尝试解决”,难以积累进阶经验。 |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
设定“阶梯式挑战”并量化成果每周设定1个“突破舒适区任务”:第1周“主动向同事请教1个特殊业务问题并记录”,第2周“尝试独立解答1个特殊业务咨询”,第3周“主动接待1位看起来有情绪的客户”,完成后在表格中打勾,用可视化成果强化动力。建立“客户反馈收集”习惯,对每笔服务结束时说“如果您觉得我哪里做得好或需要改进,欢迎告诉我”,针对性优化服务方式,从“满足标准”升级为“超出预期”。 |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
整体执行成效:上期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对策执行落地性较强,大部分措施能结合实习岗位实际需求推进,有效解决了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体达成预期改进目标。上期对策整体执行有效,既解决了实际工作问题,也体现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执行力;针对待优化点调整后,后续工作改进效果可进一步提升。 |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
实习第三周,我在柜台协助办理汇款业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颤巍巍递来存折,说要给外地读书的孙子汇生活费,却记不清对方银行卡号,只反复念叨"孩子说过尾号是5678"。系统里尾号匹配的账户有3个,我耐心跟老奶奶核对孙子的姓名、学校,可她越急越想不起来,眼眶慢慢红了。我想起师傅说过"优先核实客户需求,再想办法解决",便先安抚她坐下,递了杯温水,接着联系网点大堂经理,通过老奶奶提供的孙子手机号,尝试联系上对方。等时,老奶奶说"孩子爸妈忙,我怕汇错了耽误他吃饭",让我心里一暖。15分钟后,孙子的电话接通,确认了完整卡号。汇款成功后,老奶奶握着我的手连说"谢谢小姑娘,你没嫌我麻烦"。 |
十三、感悟 |
1.银行工作不只是"办业务",更是"暖人心"。耐心多一分,客户的焦虑就少一分,细微的关怀比高效的操作更能让客户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