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2018级毕业实习报告

标题: 3 专业实习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丽萍   时间: 2025-09-10 20:59:41

一、日期-工作日期
8.1-8.6
二、单位-工作单位
海原县相关单位
三、岗位-工作岗位
团队的队员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1.参与海原县产业发展规划,协助推进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接,助力解决产业链整合与招商引资难题。
2.参与“沿黄炎黄古村落长廊”等文旅项目策划,推动文旅与农业、电商、研学的融合工作。
3.参与校地合作项目,如实习基地设立、文创和盲盒等新型消费模式开发,探索“高校+村+企业”合作模式。
4.参与非遗与电商融合项目,协助开展电商直播、文创设计等工作,打造“非遗+电商+研学”项目。
5.参与村级经济发展相关工作,协助引入高校专家指导,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事宜。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产业发展方面
1.数量维度:推动与2-3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初步合作意向。
2.速度维度:在实习期间,完成至少1次产业发展相关的高校对接会议筹备。
3.质量维度:确保对接的高校、科研机构能提供切实可行的产业升级智力支持方案。
文旅项目方面
1.数量维度:完成“沿黄炎黄古村落长廊”项目的3个细分文旅子项目初步规划。
2.速度维度:一周内完成文旅与农业、电商、研学融合的初步资源梳理。。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文旅项目
完成“沿黄炎黄古村落长廊”中“古村落农事体验”“非遗技艺展示”“电商直播基地”3个细分文旅子项目初步规划,完成文旅与农业、电商、研学融合的资源梳理,包括梳理出当地特色农产品、非遗项目、研学机构资源等。
校地合作
推动与某高校共建1个实习基地形成“高校+村+企业”合作模式的初步框架,明确高校提供人才与技术、村庄提供资源、企业负责市场运营的大致分工。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产业发展
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意向的数量达到预期,但在推动高校提供更全面的产业升级智力支持方案上,进度稍慢,预期能有2-3个产业方向的方案,实际只有1个。
校地合作
实习基地设立和文创产品设计数量达到预期,但“高校+村+企业”合作模式的初步框架还不够细化,在各方具体权责与合作机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与预期的更清晰框架有差距。。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产业发展在与高校对接后续跟进环节,由于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流程不熟悉,沟通效率不高,导致高校提供全面智力支持方案的进度慢。
文旅项目
在市场调研环节,因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方法与渠道,且人手不足,导致市场调研反馈收集不全面。
校地合作
在“高校+村+企业”合作模式框架细化环节,由于对三方的资源、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且缺乏相关合作案例参考,导致框架不够细化。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产业发展
直接原因:自身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流程知识储备不足,沟通时不能精准传达需求与理解高校方面的流程。
根本原因:平时对产学研结合相关知识学习不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积累。
文旅项目
直接原因:没有系统学习过市场调研方法,也没有借助外部专业调研力量,且团队内负责调研的人员精力有限。
根本原因:对市场调研在项目策划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前期未做好调研规划与资源调配。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产业发展
短期:主动学习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知识,向有经验的同事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教,提高沟通效率,加快推动高校提供全面智力支持方案。长期:加强产学研结合知识的学习,积累相关经验,为后续类似工作奠定基矗
文旅项目
短期:学习市场调研方法,如线上问卷、实地访谈等,同时尝试联系当地专业调研机构寻求帮助,补充市场调研反溃
长期:提高对市场调研的重视程度,在今后项目策划前期,做好调研规划与资源调配。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上期有相关复盘报告上期针对直播,提出解决办法,已按计划执行。其中实地考察执行后,取得的效果,沟通效率提升,高校合作方案推进加快。整体来看,大部分对策执行效果良好,对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对策在执行过程中,因如海原资源限制、时间不足等原因,效果未达预期,后续需进一步优化执行方式。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在推动“非遗+电商+研学”项目时,我们邀请了当地一位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商直播培训。起初,传承人对直播很陌生,甚至有些抗拒。但在我们的耐心讲解和现场演示下,他逐渐产生了兴趣,还主动向我们询问直播设备使用、流量获取等问题。最后,他不仅顺利完成了一次非遗直播,还兴奋地和我们讨论后续如何更好地通过直播展示非遗技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只要用心沟通引导,传统非遗传承人也能快速接受新事物,为非遗活化利用注入新活力,也让我对非遗与电商融合更有信心
十三、感悟
通过这几天的实习,我对海原县多领域发展有了更直观且深入的认识非遗、文旅等资源的活化利用,要注重与现代元素(如电商、文创)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村级经济发展和人才引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去推动。同时,在工作中,面对问题要善于追根溯源并且要保持积极的沟通协调态度,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让我对乡村振兴工作充满了热情与责任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