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期-工作日期  |
---|
8.4、8.5、8.6 |
二、单位-工作单位  |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中国建设银行中原街支行 |
三、岗位-工作岗位  |
---|
大堂经理助理 |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
---|
1.营业前准备与厅堂环境维护工作任务:参与每日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宣传折页是否充足、各类单据凭证是否齐全、自助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厅堂环境是否整洁有序。在营业期间,及时整理被翻阅的宣传资料,维护客户等候区的秩序。 2.金融服务视野的开阔从一个内部视角,直观了解银行业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建立起对金融行业的宏观认知,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宝贵参考。 3.主动学习与反思习惯的建立每天下班后花几分钟复盘当日遇到的特殊案例和不会回答的问题,主动向大堂经理和同事请教。这将培养您持续学习、善于总结的宝贵习惯。 |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
---|
1.培养严谨习惯:将这项任务视为培养细节关注力和责任心的绝佳机会,形成“凡事预则立”的职业习惯。 2.精准转介:通过对业务和产品的初步了解,能初步识别出客户的潜在需求(如咨询大额转账的客户可能对理财产品有兴趣),并成功将其引导给客户经理,完成一次有效的团队协作与客户挖掘。 |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
---|
1.通过我的每日检查,确保了自助设备正常运行、业务凭证充足可用。在整个实习期内,未发生一次因我职责范围内的准备不足(如单据断供、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导致的业务中断或客户投诉。2。因为我的主动好学和解难态度,大堂经理或网点负责人在我的实习鉴定评语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例如提到“学习能力强”、“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等。 |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
---|
1.深刻理解该任务对网点运营的基础性作用,养成严谨习惯。理解了其重要性,但偶尔会觉得这项工作“枯燥、重复”,认为技术含量不高。对工作的价值认同感有时会波动,未能始终从宏观视角看待微观任务。2.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常见问题处理能力提升明显,但遇到几次类似的复杂或突发情况时,依然需要求助,未能完全内化。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存在“滞后效应”,应对非常规情况的自信不足。 |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
---|
1.精力管理与意志力消耗:大堂助理工作对情绪和体力的消耗很大,下班后处于精力枯竭状态,难以坚持需要高度自律的任务。方法不当:复盘记录变成了“日记式流水账”,过程枯燥,难以坚持,且无法立即带来正向反馈,导致动力不足。 2.自我定位偏差: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和“索取者”,而非“贡献者”。没有意识到分享自身的新鲜视角也是一种价值。人际自信不足:“怕打扰别人”的心态背后,是尚未与同事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和沟通自信。 |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
---|
1.深层根源:学生思维vs.雇员思维学生思维:完成被布置的任务,追求“完成”而非“完美”。雇员思维:思考如何为组织创造超额价值。例如,不仅整理资料,还思考“如何摆放能让客户更容易看到他想看的产品?”2.深层根源:将“经历”误认为“经验”每天遇到大量客户和案例,这只是“经历”。只有经过结构化复盘、提炼模式、针对性演练,才能转化为“经验”。您缺乏一个将自己的大脑从“录像机”升级为“分析仪”的流程。 |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
---|
1.解决方案:在开始任何任务前,连续问自己三个“为什么”,直到链接到客户的感受或网点的核心指标。2.解决方案:采用固定的复盘模型,例如STAR法则(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记录案例,并追加一个“L(Learning)”环节:如果重来一次,哪些Action可以做得更好? |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
---|
1.对策执行得非常出色。没有停留在点状学习,而是将多个请教来的知识点系统化、可视化,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2.对策执行有效。求助次数的量化减少直接证明我通过某种形式的刻意练习(无论是模拟还是实战复盘)成功地将知识转化为了能力。 |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
---|
我的实习生涯中,大部分日子都像银行的点钞券,平整而飞快地滑过。直到我遇见了“003711”——这不是什么特工代号,而是一位老人存折上密码的最后六位。那是一个周二的下午,人流稀疏。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爷爷攥着一个发黄的存折,在智慧柜员机(STM)前徘徊,眼神里写满了不知所措。我立刻上前:“爷爷您好,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可以帮您。”他像看到救星一样,把存折递给我,声音有些沙哑:“姑娘,我就想查查,补贴到了没有。”我引导他在STM上操作,一切都很顺利,直到需要输入密码那一步。爷爷的手有些颤抖,小心翼翼地按着数字键。第一次,提示密码错误。他尴尬地笑了笑:“瞧我这记性。”第二次,又错了。他的额头开始冒汗,神情也变得紧张和窘迫,嘴里喃喃道:“就是孩子的生日啊,怎么会不对呢……”根据规定,密码连续输错三次会被锁定,必须去柜台解锁,会更麻烦。我让他先别急,并给他倒了杯水。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我尝试和他聊天:“爷爷,您别慌,慢慢想。这密码是您孙子的生日吗?”“不是孙子,是我儿子。”他叹了口气,“可他…他去年去世了。这是他的生日,我永远都记得,0303711。我怕忘了,就用这个做密码,感觉他还在陪着我一样…”那一刻,大厅的嘈杂仿佛瞬间静止。我看着他湿润的眼眶和那双布满老茧、因紧张而无所适从的手,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戳中了。我忽然明白了,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业务查询,更是一位父亲笨拙而又深沉的思念。我深吸一口气,用最温和的语气说:“爷爷,您看,您刚才可能太紧张了。您记得是0303711,一共7位,但密码只需要最后6位。您试试‘003711’,好不好?”他将信将疑地,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郑重地按下了“0-0-3-7-1-1”屏幕上,绿色的箭头亮起,界面成功跳转0哎!对了!对了1爷爷瞬间如释重负,脸上绽开了孩子般的笑容,连声说:“姑娘,太谢谢你了!你可真聪明1后来,我帮他查好了余额,打印了明细,并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他心满意足地离开,走之前还不停地向我道谢。从那以后,“003711”这串数字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它不再是一串冰冷的密码,而是一份温暖的牵挂。 |
十三、感悟  |
---|
在银行实习之前,我以为金融是纯粹由数字、规则和流程构成的世界,讲究的是精准和效率。而“003711”的故事教会了我,金融服务的核心,最终是与人打交道,是去理解数字背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