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期-工作日期  |
---|
8.12、8.13、8.14 |
二、单位-工作单位  |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中国建设银行中原街支行 |
三、岗位-工作岗位  |
---|
大堂经理助理 |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
---|
1.沟通能力提升:在引导客户、协助业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练习礼貌用语与高效沟通技巧,每次服务后反思“是否清晰理解客户需求”“是否用客户易懂的语言解释业务”,逐步减少沟通误区。 2.应急处理经验积累:观察前辈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客户对业务结果不满、设备突发故障),记录1-2个典型应急场景的处理流程,在前辈指导下尝试参与简单应急协助(如安抚情绪、协助联系技术人员)。 |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
---|
学习目标:实习期间记录客户不满、设备故障等5类典型应急场景的处理流程,形成应急笔记,能清晰复述核心步骤。 实践目标:在前辈指导下,参与简单应急协助不少于5次(如安抚情绪、联系技术人员),协助过程无失误。 能力目标:实习末,面对轻微应急情况(如客户对业务流程疑问引发的不满),能独立完成初步安抚与问题反溃 |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
---|
完成客户不满、设备故障、单据缺失等5类典型应急场景的处理流程笔记,可完整复述核心步骤,为应对突发情况提供清晰指引。在前辈指导下参与应急协助7次(含安抚情绪、联系技术人员、协助补填单据等),全程无失误,有效缓解现场压力。实习后期可独立处理轻微应急情况,如客户对业务流程疑问引发的不满,累计成功安抚4名客户,确保问题未扩大化,获大堂经理肯定。 |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
---|
礼貌用语掌握(首周熟练)、反思次数(42次)、误区优化数量(6个)、客户评价占比(93%)均超目标(1周内掌握、每日1次反思、5个以上误区、90%);无沟通误解投诉(0)物料检查时效性(营业前10分钟完成)、补充效率(1小时内)、更新及时性(当日替换)均优于目标(营业前检查、2小时内补充、当日替换);知识传递次数(420余次)、客户理解度(85%)超目标(20次/日、80%) |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
---|
该环节核心是“客户需求高峰时段的服务承载力”,具体表现为高峰时段(如工作日午休12:00-14:00、周末10:00-11:30)客户集中办理业务时,现有服务资源(自助设备、柜台窗口、人工协助)未能完全匹配瞬时增长的需求,导致排队时长超出“高峰时段除外不超20分钟”的目标。服务资源调度的预判性不足:未提前根据网点历史数据(如过往同期高峰时段客户量、热门业务类型)制定针对性调度方案,例如未在高峰来临前1小时增加自助设备的巡查频次(提前排查设备故障)、未协调柜台临时增开1个“快速业务窗口”(办理存取款、缴费等简单业务),导致资源响应滞后于客户需求。 |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
---|
1.对客户需求规律认知不足:未充分分析历史数据,未能精准预判“工作日午休、周末上午”等高峰时段的客户量及业务类型,无法提前规划资源配置。 2.对服务资源承载力预估不准:未提前评估“现有自助设备数量、柜台窗口数”在高峰时段的服务上限,导致资源配置(如临时窗口增开)未及时跟上需求增长。 |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
---|
推行“预约排队+到店即办”:协助引导客户通过“建设银行APP”或网点公众号提前预约高峰时段的业务办理号,告知客户“预约号可优先叫号,到店后无需长时间等待”,同时在预约时提醒“提前准备好材料,可在等候区找工作人员协助填单”,让客户到店前完成“材料准备+单据填写”,实现“到店即办”,缩短整体排队感知时长。 |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
---|
整体执行效果:核心目标部分达成,有效缩短高峰排队时长。通过对策落地,高峰时段客户排队时长从执行前的25分钟缩短至21-22分钟,虽未完全达到“不超20分钟”的目标,但较优化前下降12%-16%,且客户因排队产生的负面咨询日均减少4-5次,整体服务体验显著改善。 |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
---|
实习第三周的周六上午,网点挤满办业务的客户,我正忙着引导一位奶奶用自助机取养老金。她手指有些抖,输密码时总按错,我蹲在旁边慢慢教,还帮她核对了账户余额。后来奶奶取完钱,从布包里掏出张皱巴巴的便签,递到我手里——上面用铅笔写着“谢谢你,小姑娘,耐心又好”,末尾还画了个小笑脸。那天高峰时段特别忙,这张便签却让我突然明白,大堂助理的工作不只是引导分流,更是用一点点耐心,帮客户把“麻烦事”变成“放心事”。直到实习结束,我都把这张便签夹在工作笔记里,它比任何评价都让我觉得这份实习有意义。 |
十三、感悟  |
---|
这段实习也教会我“细节里的专业”。从记清不同业务的办理要求,避免客户多跑一趟;到提前排查自助设备故障,减少高峰时段的拥堵;再到通过观察客户表情,主动上前询问需求……这些看似微小的准备与预判,都是保障厅堂秩序、提升服务效率的关键。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岗位大小,“专业”都藏在对每一件小事的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