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期-工作日期  |
---|
7.23-7.25 |
二、单位-工作单位  |
---|
第五届中国-蒙古博览会会务组 |
三、岗位-工作岗位  |
---|
办公室文员 |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
---|
(一)工作任务新增:负责内蒙古12个盟市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领域展品信息的收集、筛选与初步汇总,形成《展品推荐清单》;协助国际馆展区规划初步方案的资料整理,包括参展国家特色、展品类型统计及场地需求初步调研。(二)个人成长任务新增:学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基础术语及展品分类标准;掌握跨区域(盟市)沟通技巧,提升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了解国际馆筹备的核心环节(如国别展区划分、跨境展品物流规则)。 |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
---|
(1)完成10个以上盟市的展品信息收集,覆盖人工智能(如智能巡检设备)、低空经济(如无人机、低空通信技术)至少2类核心领域,信息完整率(含展品规格、展示需求)达90%以上;(2)整理3个重点参展国家的展区需求资料,形成《国际馆国别展区初步规划建议》,包含面积预估、特色展示方向;(3)建立《展品收集进度跟踪表》,每日更新,逾期未反馈的盟市需主动跟进2次以上。 |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
---|
(1)累计联系12个盟市相关单位,收回11份展品信息,涵盖智能无人机、低空交通管理系统等18件展品,信息完整率92%,形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展品推荐清单(第一版)》;(2)完成5个参展国家的展区资料整理,明确2个国家的特殊展示需求(如清真食品展区的电力配置),初步规划国际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区”划分方案;(3)跟踪表推动3个滞后盟市完成信息反馈,整体收集进度超前计划1天。 |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
---|
(1)1个盟市因低空经济展品尚在测试阶段,未提供具体参数,导致清单中该领域展品类型覆盖不完整;(2)国际馆部分国家的展品物流限制(如电池类展品运输规定)未纳入初步规划建议,需补充调研。 |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
---|
展品收集与国际馆筹备在内蒙古各盟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展品收集过程中,存在两方面明显问题:一是对低空经济展品的技术参数体系缺乏系统性认知,比如在收集无人机、低空通信设备等展品时,未能提前明确“测试阶段展品”的信息报送标准,既没有设计备选参数采集模板,也未制定“暂缺参数的临时标注规则”,导致1个盟市因展品处于测试阶段而无法提供完整参数时,只能被动等待,未能及时推动对方提供替代信息(如核心功能描述、预计完成测试的时间节点),直接造成清单中该领域展品类型覆盖存在缺口。二是信息收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足,面对部分盟市反馈的“展品分类不清晰”问题,未能第一时间补充《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展品分类指引》,导致后期整理时需花费额外时间核对展品所属类别,影响了清单形成效率。在国际馆筹备环节,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料整理的全面性和关联性上:一方面,对跨境展品物流的特殊限制缺乏预判,既未系统梳理电池类、精密仪器等展品的航空运输禁忌,也未关注不同国家的海关检疫要求(如部分国家对电子设备的认证标准),导致初步规划建议中遗漏了关键的物流适配性内容;另一方面,在整理参展国家展区需求时,仅关注了面积、电力等基础需求,却忽视了国别文化差异对展示设计的影响(如部分国家对展区色彩、布局的特殊偏好),且未将展区需求与前期收集的展品类型进行关联匹配,使得规划建议缺乏“展品-场地-文化”的联动性思考,未能为后续展区细化设计提供足够支撑。此外,与国际馆相关部门的沟通也存在信息断层,比如未及时从外事部门获取最新的参展国家名单调整信息,导致部分已整理的资料出现滞后性。 |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
---|
(1)未提前学习《低空经济展品分类及参数规范》,对“测试阶段展品”的信息收集标准不清晰;(2)国际馆筹备依赖现有公开资料,未主动对接海关、物流合作方获取跨境展品实操规则,信息来源单一。 |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
---|
1.整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展品核心参数清单》(含必填项、可选填项),附常见术语解释,发给各盟市参考;2.联系2家跨境物流合作方,获榷国际展品运输禁忌手册》,补充至国际馆筹备资料中,标注重点国家限制条款。 |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
---|
(一)资料整理“固定时段更新台账”机制有效落实,3天均按时完成,未再出现滞后;争议资料通过“个人分类指引清单”提前确认,分类准确率提升至100%。(二)会议筹备《会议筹备流程表》应用于跨部门会议,到场确认环节效率提升50%;会议记录后与参会者核对的习惯,使决策表述精准度明显提高。 |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
---|
7月24日联系锡林郭勒盟收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展品时,对方推荐了一款草原生态监测无人机,却未标注续航时长和数据传输频段。起初觉得基础信息已齐,准备归入清单,恰逢负责国际馆技术保障的前辈路过,看到记录后提醒:“中蒙博览会国际馆有严格的频段使用规范,跨境展品若频段不符,现场可能无法演示。”随后跟着前辈翻查《国际展会无线电设备管理办法》,又三次致电盟市科技局,终于确认该无人机需调整频段至中蒙通用范围。过程中还意外发现其续航无法满足全天展示,同步协调展商准备备用电池。前辈说:“展品收集不是简单列清单,得像拼图一样,把技术参数、现场条件、跨境规则一块块嵌合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每个数据背后都连着展会的实际效果,马虎不得。 |
十三、感悟  |
---|
在展品收集和国际馆筹备中,深刻体会到“行业知识”与“跨领域协作”的重要性:对专业领域的陌生可能导致信息遗漏,而忽视物流、海关等关联环节的规则,会让前期工作功亏一篑。未来需建立“展品-展示-落地”全链条思维,在收集信息时多问一句“后续需要什么支持”,在筹备中多对接一个关联部门,让工作更具前瞻性。通过以上补充,既体现了新增工作的具体内容、成果与反思,也保持了原总结的逻辑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