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期-工作日期  |
---|
8.2-8.4 |
二、单位-工作单位  |
---|
新疆温宿县六团清沐饭店
|
三、岗位-工作岗位  |
---|
工作岗位是服务员 |
四、任务-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任务  |
---|
1.席间服务:按标准流程,为顾客提供高效点餐(准确记录菜品、特殊要求)、上菜(把控顺序与节奏)、巡台(及时添水、换骨碟)服务,确保用餐顺畅。2.协作配合:与收银岗核对当日营收数据(含现金、线上支付),和后厨沟通备餐量、顾客反馈,保障前后端衔接。 个人成长任务 1.每周主动向2-3位资深同事请教,学习1种高效服务技巧(如客诉安抚、催菜沟通),周末实践验证。 2.每天复盘1次服务场景,提炼1条沟通话术优化点,逐步提升与顾客、同事交流质量。 |
五、目标-每个任务的多维度目标  |
---|
每日完整服务顾客桌数≥[具体桌数,如15桌],订单信息传递失误率(失误订单/总订单)≤3%,物资搬运及时率100%。 点餐记录准确率100%,顾客用餐过程满意度(通过简单沟通反馈判断)≥95%,餐后清洁达标率(符合饭店卫生标准)100%。 顾客入座到完成点餐平均时长≤[具体分钟数,如8分钟],餐中单次巡台响应需求耗时≤[具体分钟数,如3分钟],餐后收台清洁平均时长≤[具体分钟数,如10分钟/桌]。
|
六、成果-主要任务取得的实际成果  |
---|
复盘优化沟通话术,如将“您要这个吗”改为“这款[菜品名]很受欢迎,搭配您点的[其他菜]也合适,您看加一份不”,顾客点单互动性增强,主动提问咨询量增12%。实习5天,累计服务顾客[具体桌数,如80桌],订单传递失误[具体次数,如2次](失误率2.5%),物资搬运均及时;点餐记录零差错,顾客反馈满意[具体桌数,如76桌](满意度95%),餐后清洁全部达标,助力餐厅卫生检查获评良好。 |
七、差距-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
---|
复杂订单(如多人多特殊要求)时,需求传递偶有遗漏,导致1次上菜错误,未达“100%准确传递”目标;顾客用餐满意度虽95%,但高峰时段因忙乱,3桌顾客反腊响应稍慢”。服务技巧应用有效率60%,距“≥70%”有差距,部分技巧(如高端顾客服务细节)因实践场景少,未充分验证;顾客主动好评数仅增长3条,未达“增长5条”目标,沟通优化对沉默型顾客影响弱。 |
八、问题-导致差距的是哪个些环节的什么问题  |
---|
顾客接待环节 高峰时对“多人同时咨询、复杂需求叠加”场景,服务流程混乱,先回应谁、怎么整合需求无清晰方法,导致点单慢、失误。 成本控制环节 备餐沟通仅靠口头传递,无标准化清单,对“小份菜推荐时机、顾客剩余量判断”凭经验,易备多浪费、备少缺货。 技巧实践环节 学习的技巧未结合自身服务风格调整,生搬硬套,如“共情安抚”对急性子顾客效果弱;实践场景单一,高端、团体顾客服务技巧锻炼少 话术优化环节 仅优化推荐类话术,对“催菜、解释失误”等场景话术改进不足;未分析顾客类型(如家庭、商务)差异,通用话术对部分群体吸引力低。 |
九、原因-追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各层次原因  |
---|
(一)表层原因 新员工培训仅覆盖基础流程,无“复杂场景应对、成本控制细节”专项内容,遇到问题无现成方案;与同事、后厨沟通,缺乏固定流程和工具(如需求反馈表),信息传递易失真。 (二)深层原因 主动规划意识不足,未提前梳理“高峰服务预案、沟通话术分类”,依赖临场反应,效率质量难保障;对“服务-成本-顾客体验”关联理解浅,未从整体运营视角优化工作,导致局部任务顾此失彼。
|
十、对策-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
---|
高峰前,和同事分工:1人负责引导入座、递菜单,1人专注记录需求,用“需求分类卡”(如口味、人数)快速标记,缩短点单时长;整理“高频问题应答模板”(如催菜、加菜),巡台时直接参考回应。话术升级:按顾客类型(家庭、商务)、服务场景(点单、催菜)分类优化话术,如对家庭顾客用“小朋友爱吃”引导,对商务顾客强调“菜品档次匹配”;每天记录1条新场景话术,下班前背诵实践。 |
十一、执行-评价上期复盘报告中对策的执行效果  |
---|
上期提出“简化点单话术,减少顾客思考时间”,执行后,点单平均时长从12分钟降至9分钟,但复杂订单仍超10分钟;后续结合“需求分类卡”,复杂订单时长再降2分钟,说明单一话术优化不够,需流程+话术协同。 |
十二、分享-这5天实习中有意义的故事  |
---|
第3天晚高峰,1桌家庭顾客点的菜连续2道售罄,小朋友开始哭闹。我赶紧道歉,推荐了类似口味且有儿童小礼品的替代菜,还送了份小果盘。家长原本不满,看到孩子开心就消了气,走时特意说“你们处理问题挺用心”。这让我懂了,服务不只是完成流程,共情和灵活应变能把“坏事”变“口碑”,也让我更敢主动解决突发状况。第五天午餐高峰,我负责的区域来了桌家庭客,小朋友嚷着要吃糖醋排骨。下单后才知后厨备料不足,只剩最后一份,还因前序订单优先,要等很久。孩子一听就哭,家长也面露不悦。我急得手心冒汗,想起库房有小包装山楂糕,灵机一动,跟家长解释:“小朋友先吃酸甜山楂糕垫垫,糖醋排骨我盯着后厨,做好马上上桌1又跑去跟厨师长协商,插队加急做这份菜。等排骨端上桌,孩子破涕为笑,家长连说感谢。结账时,他们特意夸我机灵,还说下次还来。这件事让我明白,服务遇难题别慌,灵活变通、真心为顾客着想,就能把“危机”变成和客人拉近距离的契机,也给了我应对突发状况的勇气。
|
十三、感悟  |
---|
5天饭店工,懂了服务“三重门”:一是细节关,擦桌子的水渍、点单的重复确认,小事做细才让顾客踏实;二是协作关,和后厨同步备餐、和收银核对数据,缺了谁都难运转;三是成长关,从慌手慌脚到敢处理客诉,逼自己应变,才发现潜力比想象大。比起学会多少技巧,“主动扛事、肯琢磨改进”的心态,才是往后不管干啥都值钱的本事。 |